收到查分、招生等信息时,应做到多方核实,多留个心眼!
刚刚结束人生第一大考“高考”的“00后”们,终于迎来了一个没有暑假作业的长假。然而在你们放松自我的时候,一些不法分子瞅准了这个机会,很可能以各种名目向考生及其老师、家长实施电话网络诈骗。
因此,广州警方提醒广大师生及家长,收到查分、招生等信息时,应做到多方核实,谨防上当受骗。
假借查分骗取考生信息
高考结束后,所有考生最渴望的是,能第一时间查到自己的分数。因此,很多诈骗分子会制作一些假的查分网站,甚至打着“提前查分”的幌子,投放到搜索引擎中。
“这些假的网站,并不会直接诈骗钱财,而是起‘钓鱼’作用,为日后的精确诈骗做铺垫。”相关民警表示,当考生登录此类假网站后,会被要求填写身份证号、准考证号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。
虽然这些信息填写完毕后,考生并不能通过这些网站查询,但其个人信息已全部落入骗子手中。
填报志愿暗藏“木马”
“所谓‘女怕嫁错郞,男怕入错行’,很多同学为了找到自己心仪的学校、专业,在填报志愿时都会提前在网上搜索,这就给骗子留下了可乘之机。”
有些骗子会打着某某大学招生办的幌子,制作假网站甚至填报志愿的假APP。而在这些假网站和假APP中,往往会暗藏“木马”程序,考生一旦登录或者下载,“木马”程序会在考生的电脑或者手机中自动运行,而后所有操作都处于骗子的监控之下,连网银账号和密码也无法逃过。
“内部名额”招生诈骗
“某某大学少量内部名额招生,国防生、军校生指标转让……”警方表示,高考过后此类诈骗信息不时会出现在考生家长手机上。
一些骗子甚至会打着“特长生加分”“定向招生降分”的幌子,比如体育生、艺术生可以加分;又或是打着部队院校的名义诈骗,比如有国防生、军校生等的“内部名额”等,忽悠家长“交费”,但实际上都是诈骗钱财。
小心录取通知书有诈
在以往的工作中,警方发现,有些骗子通过上述手段获取考生个人信息后,会向考生家庭地址邮寄假的《录取通知书》。
通知书中,不但考生个人信息一应俱全,而且录取专业也是国际国内的一流专业。这种通知书看上去很真,但是里面都会有一些私人账号,假借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名义,要求家长提前支付“学费”、“保证金”等。
“骗子甚至会在假通知书上打印,‘如不及时转账,将取消录取资格!’等字样,其实这都是骗子的伎俩。”
民警表示,正规高校录取考生不会要求家长在新生报到前提前转账,考生在接到《录取通知书》后,可以在招生官网上查询核实。